吴姓有悠久的历史,钱塘吴氏,亦及源自浙江杭州岳官巷吴宅的吴氏,均出自姬姓,后以国为姓氏。周太王古公建周国(陕西岐山县),因喜孙姬昌(后周文王),晚年欲传位于三儿子季历,长子泰伯和次子仲雍自动让贤,远赴江南,以农为业。后由太伯建立勾吴国,太伯无后传位于仲雍。周朝建立后,武王封太伯第三世孙周章(仲雍孙子)为侯,改国号为吴。后被越国所灭,其王族子孙便以吴为姓。汉朝吴芮(长沙王)、唐朝吴少微(右台御史)、宋朝吴儆(大学者)均是岳官巷吴宅吴氏的先祖。
明万历年间,泰伯九十四世孙吴敏惠(恒吾公)游杭,创木业兼行淅盐商,定居杭州,为钱塘吴氏一世祖。时年,杭州城东橫河坝圯,抽分木之过会源坝者多阻滞,众病之。恒吾公独捐数万金,建坝于泥桥,增筑水門城楼。《通志》谓“至今称吴公新坝”者是也。
杭州岳官巷吴宅,是殳氏兄弟于明代万历年间(1600 年)始建。它是杭州现存规模最大、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古宅,占地七亩。殳氏兄弟之后,这座宅子五易其主。太平天国时期,这儿还被当做某王的王府。后来又被清军占领,设为军事机关。咸丰二年(1852 年),八世云贵总督吴振棫(时任潘司),从孙家购得此宅,并进行扩建,建成南北长 108 米、东西宽 67 米,三轴五进,占地 5700 多平方米的大型封闭式组合院落,自此吴宅之名一直传承至今,而吴家的后代也在这个宅子里生活到了上个世纪 90 年代中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