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印诗画

5.1.1   国朝杭郡诗辑(1卷) 吴梦鼎 1首

5.1.2   國朝杭郡詩輯(5卷)吴曜1首

5.1.3   晚晴簃诗汇(88卷) 吴颢 4首

5.1.4   晚晴簃诗汇(104卷) 吴昇 5/9首

5.1.5   晚晴簃诗汇 吴经世(122卷) 1首

5.1.6   清一稗类钞 吴闻世 诗1首

徐珂辑《清一稗类钞》中华书局一九八六年七月第一版第十三册饮食类有《吴秋农饮锅焙茶》条:

锅焙茶产于邛州火井漕,箬裹囊封,远至西藏,味最浓冽,能荡涤膻厚味,喇嘛珍为上品。乾隆末。钱塘吴秋农茂才闻世随宦蜀中,尝饮之而为诗曰:

我闻蜀中多产茶,槚蔎茗荈名齐夸。涪陵丹陵种数十,中顶上清为最嘉。

临邛早春出锅焙,彷佛蒙山露芽翠。压膏入臼筑万杵,紫饼月团留古意。

火井漕边万树丛,马驮车载千城通。性醇味厚解毒疠,此茶一出凡品空。

竹君怜我病渴久,一鞭双笼长须走。清风故人兴俱来,不思更贳当垆酒。

涤鎗洗碾屑桂姜,活火烹试第二汤。绿尘碧乳泻百盏,苏我病骨津枯肠。

庭前一页秋容浅,天末怀人情辗转。何时薛井汲新泉,共听羊肠看蟹眼。

5.1.7   晚晴簃诗汇(118卷 )吴存楷 4首, 硯寿堂诗鈔 1首

硯寿堂诗鈔一首   西谿曲

寒月散珠唾,古烟吹玉華,西溪十八曲,曲曲種梅花。

虯枝横独夜,鹤萝到誰家,畫舫弯環入,红橋宛轉斜。

阿儂谿上住,門在花深處,記得欢来時,同倚寒梅樹。

渲画奌脂痕,擫笛销香炷,當簾翠羽窥,隔浦紅鸳妒。

双槳打春溪,送欢長别離,瑶林成独鄂,锦翼不双棲。

看花添别恨,抱影怯嬌啼,見說羅浮去,應有夢還時。

夢還谿水隔,两情空脉脉,惆悵折南枝,欲寄迷荒驛。

唾壶冰涙红,镜槛春潮碧,迢遞望烟波,含愁展花額。

5.1.8   晚晴簃诗汇(126卷) 吴振棫 5/39首

5.1.9.  吴为楫诗5首

(一)   漳河铜鸭炉歌

乾隆初,漳河人劚地得铜鸭炉,腹篆“孟德”二字,又隶书“铜雀东阁”四字。陆敏齐时过漳河,购而藏之,绘图征咏,为作此诗。

君不见,铜雀台,漳河水上高崔嵬。 台倾铜雀亦飞去,绕树乌鹊声何哀。

又不见,铜鸭炉,漳河水底埋泥污。 河清铜鸭忽飞出,含风迷迭芳纷敷。

琐琐升沉何足感,凭吊兴亡一俯仰。 横槊诗悲铁已销,临江酒冷波犹荡。

停车河畔草青青,渔梁打网鸳鸯惊。 孤骛齐飞霞外见,夫渠摹写水中明。(其兄承以铜荷)

魏王小印镌炉腹,浪战沙磨斑未驳。 玉凫几辈入西陵,铜雀何年起东阁?

绣褥横陈六尺床,睡依水井夜生凉。 双掩翠衿衔笃耨,偶拖红袖惹都梁。

对酒当歌凫胫短,铜盘露冷华林苑。 一朝炉柄付他人,金凤银鹅各分散。

剩有龙涎换夕曛,邺宫余烬此中存。 伤心戏鸭人何处?回首分香火不温。

瓦砚隆隆磨未了,熏茏扶出金衣鸟。 奸雄遗臭物自芳,器惟求旧炉堪宝。

搜罗彝鼎共铺陈,爱古钟情迈等伦。 多少铜驼埋没尽,洛阳门外更何人。

(二)   次韵硕农飞来钟

原诗序云:“建昌郡白塔寺,唐时建也。殿后悬古钟一口,高一尺,上径五寸,口仅五寸余,厚五分。重约三十余斤。身上有三十六乳盘纽花纹。左有篆文曰:‘林钟中声’,右曰:‘内奉’,字磨蚀欲平。无年无代。老僧云:‘相传自西藏飞来者。’”

飞来钟,问胡不在名山胜景之灵峯? 云雷右篆“内奉”字,知非野寺荒寮供。

何年弃掷西徼外?蕃铙胡盋羞铮鏦。 鸿材非可寸莛击,节奏自发如风松。

已甘埋没香积底,编悬谁辨笙与镛? 有塘古诗建白塔,幡盖大启金仙容。

非无钟鱼皆细响,不胫而走来邛。 霜宇风清下元鹤,天池夜静惊潜龙。

狮王呵历年久,不与剑戟同销镕。 三十六乳环带满,但有昲泽苔痕封。

林钟中声中六吕,高下我欲咨宗。 贤侯博物冠今古,崇论宏议时横纵。

蒲牢争向笔底吼,鲸呿墨绍奔涛汹。 搜罗金石到法物,非若檐铁声丁冬。

深山作宰十余载,每闻晨杵心惺忪。 钟鸣鼎食满曹署,浮金碧玉多庸庸。

争如此钟能不朽,韵绕乐铣清而丰。 君侯本是清庙器,要与枭追垂踪。

循良报最书上考,如彼振鹭翔西。 景阳铿晓紫衣引,五色云气悬间从。

崇牙树羽东序上,噌吰鞺鞳随所摏。 和声鸣盛在今日,知音师旷非难逢。

君不见,飞来钟。

(三)   大树堡晤王若愚参军

越嶲资屏障,周戎疆索分。河声瘖万马,岭势勒千军。

大树威犹震,夷巢净不氛。娵隅问何物,蛮语纪初闻。

(四)   竹笕飞泉

四川《崇州旅游网》选录二首转抄, 分州八景(八选二首)

山家无井汲应难,横杪横斜竹数竿。 隔岭石泉通细窦,连筒云液泻朱栏。

烹来野茗香愈细,阁处浮筠润不干。 缚向茅檐承晓溜,更教盈缶月初残。

(五)   西山积雪

西山千仞峭摩天,积雪峨峨不计年。 气逼炎江红日冷,影凝断岭白云连。

更无草木通春信,只有冰雪守谪仙。 到此热肠消欲尽,谁能蜡屐上层巅。

附注:《宋人小说类编》(清)红晚翠轩 吴为楫(号馀叟)撰

《宋人小说类编》现有书都源自(清)红晚翠轩馀叟撰。同治八年自刊序,同治十年刊本,其卷数与吴为楫的完全一致,《中国文言小说总目》中只有吴为楫的一种,无馀叟其人。在《上海师范大学学报》2001年第8期秦川写的《“世说体”的历史演变》中,叙述清代文章,这篇作者为馀叟,后面讲到分类时将吴为楫写的分成32大类。另外一些文章都引用这分类,而说是馀叟作的,因没见到书和自序,暂定为吴为楫晚年的号。

三十二大类目次:天文(岁时)、地理、帝王、官职、殃庆、科名、诗词、文学、论议、辨证、考据、书画、医卜、星相、妇女、仙逝(释)、鬼神、隐语、笑谈、讳名、称呼、丧祭、养生、服饰、珍宝、饮食、器用、花木、禽鱼、物感、杂记、阙疑。

5.1.10.  晚晴簃诗汇(178卷)吴庆坻诗5首

《片玉碎金》1
《片玉碎金》2

5.1.11.  清宫词 选吴士鉴趣诗3首

选自清宫词,八十四首之三,钱塘九钟主人撰。

  • 思子无台异汉皇,皇孙终老郑家庄。从今正大光明殿,御管亲书禁扁藏。

圣祖皇太子理密亲王既废,其子弘皙(xi), 始而禁锢,继迁居京西郑家庄,仍袭郡王。自康熙后不立储贰,默定继体者之名,亲书密鐍于正大光明扁中,迨末命时,始派大臣启视,颁诏册立。(自康熙后不设储君,改手书密诏传位,置于正大光明扁后

  • 宝鉴编成号治平,宣仁初政致清明。尚书图说曾钦定,更选儒臣直迩英。

同治初,孝贞皇后,孝钦皇后垂帘听政,命南书房翰林録孙嘉淦三习一弊疏进呈备览。既又命南书房,上书房诸臣,取历代帝王治术足资法鉴者,彚篆成书进呈,名曰治平宝鉴。光绪癸卯,甲申间,命南书房翰林撰书经图说,排日呈览,书成颁行。丁末冬,又派儒臣七人轮班进讲,孝钦及德宗每日办事后,听讲于勤政殿。(南斋翰林们曾为垂帘听政的东西太后和小皇上编书授课,学习治国本领。)

  • 殿西船坞对山椒,画鹢飞轮似御飙。万炬通明传电汽,春波潋滟绣漪桥。

颐和园有船坞,琢石而成,在仁寿殿之西南,与万寿山相对,旧名宝莲航,亦名石舫。光绪中叶,昆明湖中始置小轮舟二艘。复于园外东南隅,设电汽房,专司园中电灯。绣漪桥在围墙之南,湖水出闸,自桥下东流,汇入高粱河。(自光绪中叶起颐和园已经有了电灯和汽船。)

絅斋公吴士鉴趣诗三首,曾孙吴曾訢(熹)选加注,2019.4.7.

5.1.12.  吴士鐈诗 2 首

(一)丁巳春节已过立春日,仍寒峻如冬。独坐无聊,率成一律。

独倚寒窗忆旧游,几番风雪几番忧。甜酸苦辣浮云逝,西北东南屐齿留。

名山胜景存青眼,故友良朋尽白头。差喜衰年犹建步,金牛作伴尚何求。

按:丁巳,一九七七年也。同年手录一纸寄廷瑑,署“刚木斋未是草,时年七十又六。”小印二方,白文曰“谏斋七十后作”,朱文曰“病虎”。

(二)庆祝五届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胜利闭幕。

三年大治放光芒,霞舞虹飞赤帜扬。无前盛会新猷展,揖让推贤岁月长。

按:这一九八〇年九月作。十年动乱后得三年大治,于动乱有切肤之痛者,其欢愉之情可以想见,非仅应时之作也。

这里展示钱塘吴氏家族人物的文章,书画,手迹,印文,诗作等等。